实事求是,务实改革,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发展----谈当前可能的政策选择

发布日期:2023年7月12日

办法总比困难多。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正面和积极,实事求是,从困难中看到机遇,下定决心推进改革,我国经济依然可以实现长期稳定增长。本期报告,介绍我们对于稳定经济形势的政策建议,供读者参考。

一、支持地摊经济,允许住宅注册企业,简化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条件

当务之急是促进就业,关键是尽快消除一切不利于就业的不合理限制。

(1)明确长期支持地摊经济的政策态度

经济社会有正常的生态,不可能都是高端经济。从国情看,在广大城市和城镇,不少人靠摆摊为生,比如买早餐、修自行车、贬卖小商品等等。每个地摊的背后,是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生计。有研究报告称,2019年,我国地摊经济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。如果每个地摊年营业收入为10万元,这就涉及到300万人的就业。

制定政策必须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。这些年,很多人被城管赶来赶去,罚来罚去,不敢出来摆摊,导致了劳动力资源浪费和失业加重,也导致了城市居民消费不便。当下,必须实事求是地鼓励各种形式的就业,旗帜鲜明地允许地摊经济生存和发展。这个政策,要明确宣示长期不动摇,要让数百万人有信心、有恒心经营好自己的地摊生意。

早在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,有关部门向我司征询“不花钱就能促进就业”的政策建议时,我司就建议“支持地摊经济生存和发展”。近几个月,一些大城市已开始明确允许商业外摆和摆地摊。我们认为,这个政策调整还有些半遮半掩,还不到位,接下来,要大力度宣传长期支持地摊经济的政策态度,让所有生意人都尽快重操旧业、安心发展。

(2)务实支持创业,全面恢复允许在住宅注册企业

普通创业者往往白手起家,开始就会面临两个问题,一是公司注册地址,二是银行开户。由于普通创业者没有多少资金,难以承担到写字楼办公的成本,居家创业成为最务实合理的安排。然而,一些地方停止了允许在住宅注册企业的政策,工商部门、金融部门要求新注册公司和个体户必须有正规经营场所,在实践中,往往要求在正规商住楼办公,否则,工商部门不予登记,银行不给开户。

我们认为,应该在全国范围内,尽快恢复允许在住宅注册企业,银行开户不再要求企业注册在正规商住楼。

(3)简化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获得政策优惠的条件

目前,有关部门和各地推出不少促进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,不过,这些政策往往设置了前置条件,比如,要求该毕业生是登记失业人员、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、要求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等。事实上,很多高校毕业生并不愿意登记失业,一些地主登记失业的手续也相对烦琐。在登记失业尚不普遍的现实情况下,把登记失业作为对企业优惠的前提不利于政策发挥作用。

二、减少供给,激发需求,降低交易成本,促进楼市再平衡

不稳住房地产,就很难稳经济。要顺应房地产供求形势的根本变化,尽快调整政策,推动新一轮去库存,帮助行业走向新的均衡。

(1)货币化筹集保障房,拆除老旧危住宅,减少房屋供给,增加需求

目前,很多地方房屋供给已经饱和甚至过剩。当下,要设法减少房屋供给,可以考虑不再实物建设保障性住房,转向市场化、货币化筹集。同时,老旧房屋特别是危旧房屋,要尽快拆除,全部进行货币化补偿安置,这样,既减少供给,又增加需求。

(2)放开二套房贷政策,全面激发改善性需求

在2/3人口已经进城、城镇化速度大幅放缓的背景下,炒房需求已基本消失。前些年为打压炒房而实施的各项政策需要及时调整,在激发改善性需求方面不应迟疑。可以全面放开二套房贷首付比例和利率政策,允许金融机构自主确定。从理论上看,二套房购买者的家庭资产多、收入相对稳定,资质往往好于首套房购房者,其房贷风险低,首付比例要求和贷款利率应该低于首套购房者,而不是现在政策要求的高于首套购房者。

(3)压降中介费,降低交易成本

压降中介费用和“带押过户”的政策落实过程中还有阻力,要推动全面落地。住房交易税费,也要考虑下调。

三、全国建立生育补贴政策,压降存量房贷负担,在零售环节征收汽车消费税

促进消费,要有新思路、大动作。

(1)在全国实施生育补贴,每个孩子补贴1万元

目前,提高生育率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。近两年,一些地方推出了生育补贴,补贴力度不一,补贴时间不一。中央财政在促进生育率这个方面不能不作为,要在全国范围内尽快推出中央财政支持的生育补贴政策。如果每个孩子补贴1万元,一年出生1000万个孩子,需要财政支出是1000亿元。目前,我国完全有这个财力,可以立即在全国推进和实施生育补贴政策(去年我国财政支出已达26万亿元)。这将有力带动消费,并刺激生育意愿。

(2)降低居民房贷还款压力

近些年,居民消费减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居民房贷还款压力很大,抑制了消费。金融监管部门可以引导商业银行下调存量房贷利率,减少房贷利率在LPR基础上的加点幅度。这将有力降低居民负债压力,有效提振公众信心,增加消费,并改善预期。

(3)先行把汽车消费税转到零售环节征收

目前,一些大城市没有积极性放开汽车限购,主要原因在于汽车多了,地方政府没有任何好处,反而带来交通拥堵、停车管理、污染防治等各种负担。因此,尽管中央一再要求减少限购,但是,一些地方政府就是不积极落实。针对这个问题,办法之一就是把汽车消费税转到零售环节征收,税收收入归地方政府,这样,地方政府从当地汽车销售中可以实实在在获得利益,就有动力促进汽车消费,自然就会取消汽车限购政策。

(4)尽快完善失业保险制度

近几年,我国失业人口较多,失业者收入下降,导致消费承压,进而又影响整体经济,形成了负反馈循环。对失业人口发放失业保险金,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负向循环,是经济自动稳定器之一。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运行快30年了,但经济减震器的作用仍然太弱。从数据看,我国城镇失业人员约2400万,其中,九成没有领取失业保险金。当下,要大力度简化失业登记和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流程,确保失业者能够方便快捷地领取失业保险金,这将有效增强居民信心和稳定消费。目前,失业保险基金余额约3300亿元。这个钱,要用起来,发挥作用。

四、适当增加财政支出,加快财税改革,实施民生财政,消费税划到零售环节

在货币政策空间有限的背景下,财政政策需要尽快优化,真正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。

(1)适当增加支出,支持生育,为小微企业减负,加大对低收入居民的补助

近期,有声音主张大幅增加赤字,还有人建议发行特别国债。

我们认为,今年是疫后经济恢复期,一般公共预算安排3%的赤字率,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比较大。考虑到上半年财政收入形势较好,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可能会高于预算目标约6000亿元,在这部分超收收入的支持下,可以考虑由中央财政建立生育补贴制度,可以考虑适当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减负力度,可以考虑增加对低收入居民的补助。如果仍然想加大财政支出力度,可以在收入侧加大盘活存量资金的力度,而不宜通过大幅增加赤字的办法来筹集资金。

我们认为,特别国债是经济社会运行遇到特殊情况时的应对工具。目前,我国经济社会运行并没有出现特殊情况,发行特别国债的条件并不充分。

(2)调整资金使用方向,加快转向民生财政

我们认为,财政政策如果打开思路,还是有很多空间。这些年,我国财政赤字率并不低、专项债发行也很多,但效果不好,主要原因在于财政政策存在根本性缺陷。

在支出侧,最突出的问题是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的思路侧重于拉动投资,但是,在资金层层分配过程中存在大量灰色地带,专项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极低,很多资金并没有真正用到项目上,对拉动实物工作量的作用相当有限。如果把等量资金直接发给居民,就可以直接带动消费,对经济的拉动效率会大幅提升。

当下,财政政策要摆脱上项目的情结,走出误区,加快转向公共财政和民生财政。一些发达国家在经济危机时期向居民直接发钱,拉动消费,资金传导效率为100%、中间没有任何灰色操作,这是最直接有效的财政政策。我国要尽快往民生财政方向转变。年内,可以调整预算内建设资金和专项债的使用方向,向民生领域倾斜,比如,增加对生育、学前教育、惠普养老服务等支持力度。财政聚焦于民生,不再盯着项目和投资,还可以减少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。

(3)消费税划归地方,增值税不再分成

在收入侧,最大的问题是以增值税为主和分税制。这导致各地保护当地企业,是地区分割问题的病根。不解决这个问题,全国统一大市场就很难真正建起来。当下,要加快税制改革,把消费税征收环节从生产环节转到零售环节,消费税收入划归地方,同时,同步下调地方的增值税分成和返还比例,最终,增值税是中央税、不对地方分成或返还,让各地依赖消费税,这个时候,各地就会放开市场准入,欢迎外地商品。

(4)加快盘活存量资产,偿还地方债务

为缓解地方债务风险,要加快处置闲置资产。基础设施REITs,要加快发展。可以要求地方将回收资金用于偿还债务、降低杠杆率,不必强制要求利用回收资金再投资。

(5)加大国资划转社保的力度,降低社保费率

九十年代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时,国家财力有限,国企经营困难,最终,确定了较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率,由所有企业和在职人员承担了国企退休员工养老金的负担。此后,基本养老保险费率高,一直是我国企业负担重的一个突出问题。在国资国企大发展20年后的今天,我国现在完全有能力去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。当下,可以加大力度划转国资到社保基金,为原有国企退休人员养老金买单,这样,就可以明显下调基本养老保险费率,有效减轻企业负担。

五、加快金融供给侧改革,引入竞争,提升金融服务效率

目前,我国利率水平已比较低,经济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并非源于货币政策,而且,货币政策过松还会引发很多新问题,因此,要长期坚持审慎稳健的货币政策导向,坚决不搞“大水漫灌”。一些部门、一些金融机构、一些专家出于各种目的,往往倾向于把经济问题归责于货币政策,不时呼吁甚至倒逼央行放松货币政策。对此,决策者应该明鉴是非。

在认识到货币政策处于合理适度状态的同时,必须承认金融体系存在不少问题。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提升金融行业服务能力和效率,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。实现这个目标的根本路径是引入竞争。但是,近几年,为整顿金融市场秩序,有关部门要求金融机构回归本地、聚焦主业,这事实上抑制了金融行业竞争,减少了金融服务供给和市场选择。由于缺乏充分竞争,企业融资在利率之外的各种收费成本居高不下。

我们认为,促进金融行业竞争和发展新金融,对于提升货币政策效率、促进宏观经济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支撑作用。它们确实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。对此,监管部门应该迎接挑战,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,与时俱进,及时健全和优化监管,而不是让行业不竞争、让新金融不发展。

六、用实际行动维护民营企业权益,着力打破垄断,确立对新经济的包容精神

四十年来的改革,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,造就了中国经济奇迹。当下,改革仍然是根本出路和唯一出路。改革的方向,只能是市场化,必须持之以恒地激发民营经济活力。从实际看,东南沿海地区的民营经济占比达到80%,这些地方政通人和。另一方面,不发展甚至打压民营经济的地方,经济往往缺乏活力,还有很多社会问题。我们需要坚定不移地相信民营经济、发展民营经济。

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“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,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。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。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、办实事,构建亲清政商关系。”

当下,要争分夺秒地落实这个部署,迅速推出支持民营经济的实质性举措,重振各方面对政策环境的信心。

(1)常态化召开民企座谈会,用实际行动维护民营企业权益

最近,根据统一部署,有关部委陆续召开企业家座谈会,传递了支持企业的积极信号。接下来,部委和各地各级政府要坚持制度化地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,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听取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。座谈会不能走过场。对于民营企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,要限时答复,需要改进的政策要尽快改进。这方面,中央应考虑建立考核制度。

要把国企民企地位平等的口号落到实处,积极支持民企对政府部门的各种诉讼活动。对于拖欠民企款项、新官不理旧账等政府失信行为,要尽快推出典型的纠正案例,形成示范效应,树立民企权益不可侵权的社会共识,增强民营企业家对制度前景的信心。

(2)成立民营经济部,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障

从政治现实看,任何事务必须有明确的责任人。国资国企近二十年不断做大做强,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2003年成立了国资委,国资委成为在中央决策中的国企代言人,有效维护和发展了国企的利益。相比之下,发展民营经济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职能部门。尽管各方面提出很多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和政策,但没有一个专门部门去实际操作和抓落实,结果就是踢皮球和不了了之。

纵观近几十年的情况,发展民营经济缺不是专家学者的建议,缺的是组织保障。未来,能否建立组织保障,依然是决定发展民营经济工作能否打开新局面的关键。我们建议,国务院尽快设立民营经济部,各地政府相应成立民营经济厅局,其职能是制定和实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。我们认为,有了组织保障之后,就可以有效推动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平衡好国企和民企的关系,从而有助于切实营造公平、公正的政策环境。

(3)高调听取各方面对改革意见和建议

可以考虑由高层就改革问题召开系列座谈会,听取吴敬琏等改革派专家的意见,听取体制之外的研究机构的建议。

(4)着力打破垄断

垄断,抑制产出和效率,影响经济活力。在一些垄断行业引入竞争,可以有效提升效率和增加产出,从而促进经济增长。可以选择在电力、油气、电信、铁路等领域,把大型央企分拆成若干企业,让新设企业充分竞争。要避免“划江而治”式的假分拆,不能为新设立企业划定业务地域范围,由全国大垄断转变为各地小垄断。在这个分拆过程中,可以引入民间资金作为战略投资者,甚至允许民间投资控股。在打破垄断的节奏上,可以考虑一年一个行业去推进。

(5)确立对于新经济的包容精神

发展新经济,要摆脱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。新的经济形态呈出不穷,是中国经济的希望所在。要确立对新经济的包容精神,与时俱进地完善监管政策,而不是以新经济形态存在问题为由就予以否定和打压。

作者:北京福盛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,研究部,冯建林,2023年7月12日

目前,稳定经济有很多政策选择。就业方面,可以明确宣布长期支持地摊经济存在,全面恢复允许在住宅注册企业,简化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获得政策优惠的条件。房地产方面,可以货币化筹集保障房,拆除老旧危住宅,减少房屋供给;放开二套房贷政策,全面激发改善性需求;压降中介费,降低交易成本。促进消费方面,可以打开思路,推出全国性生育补贴政策、每个孩子补贴1万元;引导商业银行下调存量房贷利率,减轻居民还贷压力;把汽车消费税转到零售环节征收,引导地方政府减少汽车限购;大幅简化流程,确保广大失业者方便快捷地领到失业保险金。财政方面,可以适当增加支出,走出财政上项目的误区,加快转向公共财政和民生财政,增加对生育、学前教育、惠普养老服务等支持力度;加快财税改革,把消费税划归地方,增值税不再分成;加快盘活存量资产,偿还地方债务;加大国资划转社保的力度,降低社保费率。货币政策要坚持稳健和审慎,金融政策要促进行业竞争、支持新金融发展。改革方面,要争分夺秒地在支持民营经济方面推出实质性措施,可以常态化召开民企座谈会,尽快推出处罚拖欠民企款项、新官不理旧账等政府失信行为的典型案例;尽快成立民营经济部,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障;高调听取各方面对改革意见和建议;打破油气、电力、电信、铁路等行业的垄断;确立对于新经济的包容精神。